判断题
某日,一农民来到银行家面前,申请贷款1元钱。银行家对这么小的贷款金额感到非常奇怪,他同意了该笔贷款,同时要求农民提供贷款抵押品。农民从口袋中掏出一大把国债,问道:“这些足够了吗”?银行家说,“够了,够了,已远远超出要求的抵押品数额了,但是你必须支付10%的贷款利息”。农民答应了,将国债连同一角硬币交给银行家,拿着1元贷款走了。 一年后,农民又来到银行家面前申请续借,并支付了一角硬币。到了第三年,农民按时来到银行续借,银行家实在忍不住好奇心,说道:“我对你感到十分奇怪,你用这么一大把国债作抵押品,但仅仅贷款1元钱”。农民回答说:“我也很奇怪,你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想不明白。你看,如果我为了防火、防盗,保证所持国债的安全而购买一个保险箱,那么每年必须花费10元钱,现在,我只需花费1角硬币就能确保国债的安全,节约了99%”。
故事中的银行家之所以不理解农民的抵押贷款行为,是因为农民为贷款1元钱所提供的抵押品远远超过了银行所要求的数额,凭银行家的知识或经验,富余的抵押品还具有很多潜在的价值,比如通过适当的国债交易,在二级市场上可以获得丰厚的买卖差价。
正确(↓↓↓ 点击‘点击查看答案’看答案解析 ↓↓↓)
判断题 该故事中的农民实际转移的风险属于纯粹风险。
判断题 故事中的农民利用抵押贷款手段,巧妙地将个人财产被烧、被盗的风险转移给了银行,并显著降低了风险管理费用。在他看来,与其说为贷款1元而支付了1角利息费用,不如说为避免手中持有的一大把国债被烧、被盗而花费了1角风险管理费用。
单项选择题 故事中的农民采用了以下哪一种风险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