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荷塘月色》中的景物描写是教学重点。有的同学说:“《荷塘月色》总的来说是作者要借宁静的夜景来抒发不宁静的心情。这说明他痛苦、郁闷是何等的深沉!我们在预习中,看到有些参考书上说这篇文章渗透了作者‘淡淡的忧愁和淡淡的喜悦’之情,可我怎么总是读不出来那种‘淡淡的喜悦之情’呢?”面对这一从学生中生成的重难点,下列老师的行为中,不妥的一项是()。
A.及时组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鉴赏荷塘内部的月色及写独处感受的文字
B.仔细品味作者对那素淡朦胧美景的描写,反复体验作者抒写内心独白的文字,让学生从字里行间切身体会作者的微妙感情
C.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他们会主动地质疑、问难,积极地参与探究,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D.这一问题见仁见智,可暂时搁置这一问题,让学生自己上网找资料解决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相关考题
-
单项选择题
刘勰提出“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根据这一观点,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写作教学引导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
B.引导学生写作过程中注重字词的锤炼、修辞的运用
C.鉴赏文本,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入情入境
D.写作前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 -
单项选择题
某教材在《谈中国诗》一课安排了这样的学习活动:比较曹操《观沧海》和普希金的《致大海》,评说两者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对这一设计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
B.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C.通过同一选题的诗歌对比,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D.通过诗歌鉴赏,进一步体会中国诗歌的独特魅力,加深理解文本 -
单项选择题
学习诗歌《短歌行》,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全诗表达的感情,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对这一活动分析正确的是()。
A.掌握用典写作手法,提高赏析能力
B.通过关键句引导学生领悟与阐释文本意蕴
C.引导学生掌握赏析词句的方法
D.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深入理解作者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