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12年3月31日,孙中山在演说中:“今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
材料2:吾党自第一次革命、国体与政体变更后,即以巩固共和、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己任。——《中华革命党宣言》1914年7月
材料3:国民党之民族主义,其目的在使中华民族得自由立于世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材料3中对民族主义的解释与材料1中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材料3将民族主义解释为反对帝国主义。材料1将民族主义解释为推翻满清统治。
点击查看答案
相关考题
-
问答题
材料2中的“第一次革命”指什么?“国体与政体”的变更指什么? -
问答题
材料1中说“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指什么? -
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孙中山的题词。纵观孙中山的一生,他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有()。①提出三民主义②领导五四运动③提出新三民主义④领导北伐战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