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韩非子自知其法严峻,但他却不以为恶,其理由是“当君主对民众施用刑罚之时,并不是憎恨民众,而是从爱护他们的根本利益出发的”。据此,韩非子()。
A.要求对人性进行遏制
B.强调法治立足于民本
C.倡导仁政和法治兼顾
D.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相关考题
-
单项选择题
表《周礼》或者其精神,事实上成为所有朝代的共同“宪法”,即所谓“有国家者不可不学春秋,不学春秋则无以见前后旁侧之危,则不知国之大柄、君之重任也”(《春秋繁露·俞序第十七》)这表明()。
A.儒家伦理与历朝法律地位同等
B.儒家经典对君主有制约作用
C.《周礼》成为封建统治基本思想
D.《春秋》是君主必学圣贤之书 -
单项选择题
许倬云的《汉代农业》载:公元前2世纪中叶在经历了一段相对和平之后,人口迅速增加,粮食短缺现象日益明显,这却被错误地归因于农业人口向商业领域的外流,进而为汉武帝摧毁私人贸易扫清了道路。据此可知作者认为()。
A.商业的发展争夺了农业领域的劳动力
B.重农抑商的措施自汉武帝时开始实施
C.汉初人口的迅速增长导致了粮食危机
D.汉初政府的积极努力使人口大幅增加 -
单项选择题
武帝独尊儒术后,世人争相求学,太学生积极上书言事。西汉后期,政局不安,司隶校尉鲍宣因秉公执法得罪丞相,被劾以大不敬下狱,太学生王咸“举幡太学下”“诸生会者千余人”,哀帝迫于舆论压力而赦免鲍宣死刑。据此可知,当时()。
A.专制皇权遭到严重削弱
B.太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C.“天人感应”体系被破坏
D.大批读书人被政治斗争所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