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念,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2:……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孙中山早期的民族主义口号“驱除鞑虏”,是汉族的民族主义,辛亥革命后提出了“五族共和”,1924年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主张把各族融合成一个“中华民族”,包括两方面的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栾锦红《孙中山研究的新台阶——“中山学”》
材料3:在巴尔干战云密布、大战一触即发之际,孙中山指出:“战争为人类之恶性”,“近百年来白种之物质进化,实超前古,而其心性进化尚未离乎野蛮,故战争之祸于今尤烈”。“我中华为世界独存之古国,开化最早,蛮风久泯,人好和平,不尚争斗。乃忽逢此白祸滔天之会,有亡国灭种之虞,此志士仁人欲为人道作干城,为进化除障碍,有不得不以战止战者也。”……巴黎和会后孙中山更清楚地认识到“国际战争者,无他,纯然一简直有组织之大张盗行为耳”。——段云章《孙中山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根据材料1,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原因。
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旧的民族观念被打破,新的民族意识正在形成;救亡图存,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成为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
相关考题
-
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纪念辛亥革命的邮票,图案是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肖像。肖像的左侧,辅以孙中山亲笔题词墨迹:“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以下关于孙中山先生奋斗的业绩,叙述正确的是()。
A.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直接领导、发动武昌起义
B.为防止袁世凯独裁,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
C.为推动民主革命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
D.为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领导了北伐战争 -
单项选择题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委员24人中,有17人是共产党员。结合所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共产党控制了国民党
B.共产党的实力超过了国民党
C.反映了孙中山与共产党合作的诚意
D.国共合作以共产党为主导 -
单项选择题
孙中山曾说:“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但是……不能够马上推翻。”该段材料表明孙中山()。
A.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
B.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
C.主张用民生主义改良资本主义
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