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和思想变化。材料一乾嘉盛时的学术文化,却渐渐与政治事业宣告脱节。因顺、康、雍、乾历朝文字狱之惨酷,使学者间绝口不谈朝政时事……清代考证学,颇亦承袭明人。社会书本流传既易,博雅考证之学,自必应运而兴……故江、浙考证汉学……则变为纯学术之探讨,钴入故纸堆中,与现实绝不相干。--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李森科、非李森科,我们搞不清,有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自然科学,就是社会科学,这一派,那一派,让他们去说,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双百方针”材料三毫无疑问,互联网的出现作为新的社会粘合剂,极大地改变了既有的社会结构,文化、政治、经济已然呈现出一种与过去大不一样的面貌。
(2)概述“双百方针”的主要内容,并从政治与学术文化角度评价其意义。(3)互联网的出现是时代潮流,还是洪水猛兽,众说纷纭。请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择一论证。
【参考答案】
(1)特征:(顾炎武)经世致用;(乾嘉时期考据学派)与政治脱节(注重考证,逃避现实)。原因前者:明末清初商品经济和资本主......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点击查看答案
相关考题
-
问答题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漫画“今天的和平”为什么在当年能获得普利策新闻奖?(2)依据材料二,概括尼克松时代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该特征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以“冷战的后果”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50字以内。) -
问答题
(1)根据材料一回答,苏联经济得到恢复的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回答斯大林为什么强调重工业建设?(3)20世纪30年代,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其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4)材料四中西方人士为什么纷纷前往苏联取经?这种取经最成功的事例是什么?这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
问答题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从工业革命到二战后50年代推动西欧国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多种因素。并概括同一时期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对西欧国家产生的重大影响。(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初西欧各国政府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改革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进程对我国当前经济改革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