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实现民族独立和复兴,全面追求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永恒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命运,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一代又一代英雄的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和努力。然而,近代中国同西方列强的矛盾,既突出地表现为救亡图存,又深刻地反映在新旧文明的冲突上。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封建地主阶级的改良图强、农民阶级的武装起义、资产阶级的旧民主革命,都没有取得成功。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卓有成效的领导和斗争,使“以俄为师,走俄国革命的道路”日益成为中国有识之士的共识。在具体的斗争实践中,结合中国的实际,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领导权和发展前途有了明确而完整的认识,极大地增强了革命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党的英明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彻底胜利,为民族复兴扫清了障碍,创造了前提。
材料三:我国实行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即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十分强调法制建设,他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材料四:“……我们注意到,台湾当局还有人顽固坚持所谓“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的分裂立场,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这是分裂国家、危害人民的严重罪行,将不可避免地破坏台湾的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在两岸同胞之间和台湾同胞内部挑起冲突,将危及台湾海峡及亚太地区的和平,损害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的问题,迄今两岸敌对状态并未结束。如果有人胆敢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重新挑起中国的内战,他们必须对此承担历史的罪责。”
综合以上四则材料,四则材料涉及的一个共同主题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关考题
-
单项选择题
以下是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课时如下:以上图表,反映了清末中学堂课程内容有哪些特点:()。①添设西学课程②科目设置全面③经学仍占据重要地位④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特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 -
单项选择题
近现代中国在学习西方政治模式的历程中,学习对象经历了下列演变()。
A.英日式——美法式——俄国式
B.英日式——俄国式——美法式
C.美法式——英日式——俄国式
D.俄国式——美法式——英日式 -
单项选择题
姚莹在《东溟文后集》写道:“欲吾中国童叟皆习见闻,知彼虚实,然后徐图制夷。是诚喋血饮恨而为此书,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免胥沦于鬼域。”与此书类似的一项是()。
A.《变法通议》
B.《资政新篇》
C.《建国方略》
D.《瀛环志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