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对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必修课程实施建议,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必修课程设计更强调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
B.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应该有所侧重
C.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
D.学校特色和教师特长都可以成为必修课程的生长点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相关考题
-
单项选择题
在古诗文章节的学习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对学生阅读情况的评价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应该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B.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评价
C.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
D.需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
单项选择题
以下是一名教师确定《望岳》教学目标的依据,按照要求答题。(1)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首先要多角度激发诵读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2)确定第二个教学目标主要源于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新的教学理念。(3)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诗词语言大多可以配乐吟唱,因而具有极强的音乐性,让学生在吟唱中产生特定的审美心境。(4)吟唱古诗词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运用。一是指在写作中恰当引用诗句,帮助表达内容,美化文章语言:二是在写作中创造性地使用、模仿、改写诗句。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教学重点在于对文本的整体感悟
B.课后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闻乐见的方式重现诗歌
C.诗歌的广阔意境给学生留下了自主开掘的空间
D.诗歌教学重在积累名篇名作 -
单项选择题
阅读以下教师对《隆中对》一课的总结(节选),按照要求答题。总结:这节课之所以上得比较生动有趣,是因为我准确地抓住了一些兴奋点来设计教案,并在授课的适当时机恰如其分地制造兴奋点。如“激趣导入”部分中的“渔樵”“扁舟”“雪花”等景物和环节,都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古三国时期,目睹诸葛亮笑谈“天下三分”的策略。在“进入角色”的环节中,要想成功扮演好你的角色,就必须认真研读课文,揣摩人物心理、琢磨人物表情。当然,这也少不了他人的帮助。这一环节使学生感受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这和诸葛亮“隆中对策”中所提倡的“用贤”有很多相似之处。“龙争凤斗夺红旗”的环节再次调动了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更好地发挥了其“主角”的作用,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补缺者,学生思维的活跃度远远超出了老师预先的估计,这其中也少不了课前广泛阅读所起的作用。最后“古今对话”的环节,更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使他们了解了古人与今人对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理解。从上述总结中不能得出的一项是()。
A.教师设置了具体情境导入新课
B.通过角色扮演体会人物个性
C.教学环节和方式多样
D.教师始终扮演着主体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