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另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2: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艰难勉强地跟着走),常不能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材料3:中华而自安卑弱,不欲富国强兵,为天下之望国也,则亦已耳。敢敬欲安内攘外,君国子民,持公法以永保升平之局,其必自设立议院始矣。——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4: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近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之最后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你认为郑观应的设想能否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不能。
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外国资本主义不允许中国富强;封建统治者不愿意实行君主立宪制同资产......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点击查看答案
相关考题
-
问答题
郑观应对洋务运动提出了怎样的批评? -
问答题
比较李鸿章与郑观应在探索中国富强之路方面有何异同? -
单项选择题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质上要求()。
A.改革社会风尚
B.吸收世界文明
C.发展近代交通
D.主张机器生产
